内蒙古日报记者 薛来 实习生 葛昱侦配资交流
国庆节前夕,记者走进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陕坝镇北环社区,翻新后的党群服务中心格外亮眼:原本斑驳的墙面换上了温暖的米白色,闲置的储物间被改造成窗明几净的“四点半课堂”,“社区合伙人”赠送的茶桌茶凳围成一圈,组成了温馨的“银发茶话角”,门口的便民服务站也增置了应急急救设施设备柜、工具箱和共享雨伞。“这阵地一升级,咱老百姓来办事、活动都舒心多了!”刚在服务站借到扳手的居民王永明笑着说。
近年来,巴彦淖尔市聚焦提升社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,由组织部门牵头开展党群服务中心优化提升行动,创新推行“社区合伙人”服务模式,整合内部功能室资源,吸纳志愿者、企业、能人、社会组织、新就业群体等多元治理力量进驻社区,推动社区治理从“单打独斗”向“协同作战”转变,实现服务精准度与居民满意度的双提升。
近日,在乌拉特前旗瑞泰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门口,一张红底黄字的“社区合伙人招募令”刚刚贴出,便引来不少居民驻足围观。
“啥是社区合伙人?”居民们议论纷纷。“社区合伙人就是让大家成为社区管理者,可以参与管理车棚、修剪花草、教孩子手工、陪老人聊天等等。参与者根据服务时长或内容获得相应积分,还能到指定超市兑换生活物资。”社区网格员高扬一边解释,一边拿出社区服务清单供大家参考。“我会剪纸,每天在家也没事做,我报个名。”69岁的王吊女跃跃欲试。在她的带动下,四五位老人也当即成为“社区合伙人”。
“我们鼓励居民以资金、物品、技能等多种形式参与社区建设,形成‘付出—积累—回报’的激励闭环,推动治理模式从‘政府主导’向‘居民自治’转型升级。聚焦‘一老一小’重点群体,打造‘助老餐厅’‘暑期托管班’‘长者帮帮团’等项目,实现‘银发资源’与‘朝阳力量’优势互补。”巴彦淖尔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郭郁海介绍。
目前,全市已招募公益性合伙人240余个,开发97个特色项目,累计开展活动734场,惠及居民12.2万人次。
在临河区四季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召开的居民议事会上,停车难问题被高票列入“社区十大痛点清单”。
“小区现有停车位难以满足居民需求,消防通道每周至少被堵3次,剐蹭纠纷月均20余起。”社区书记左莉眉头紧锁地盯着诉求登记表。
作为结对共建合伙人,市政府办公室迅速组织党员会同社区对停车难问题展开调研,积极协调有关部门为四季社区增划了268个停车位,补充白线1.5公里,设置禁停区6处。
“以前得抢车位,现在停车位增加了,出行也更方便了!”居民李铁军指着新划的停车位感慨道。
这一成功实践带动全市335家驻区单位加入“社区合伙人”。通过部门协调,落实场地、时段、管理“三开放”举措,累计新增共享车位2400余个,有效缓解了停车难题。
针对社区居民实际需求,巴彦淖尔市深化“1+N”区域化党建载体,完善“双报到、双服务、双报告”机制,建立“社区需求清单”和“单位资源清单”,通过“资源转化”将机关闲置场地、专业人才等变为社区共享资源。通过市图书馆开放夜间自习室、医院专家进社区坐诊等多样化的“硬核支援”,让驻区单位成为社区治理的坚强后盾。
截至目前,82个市直机关单位党组织到社区报到,认领民生实事项目191个,协调投入各类资金40余万元,开展结对共建主题党日活动200余次;5124名机关在职党员下沉社区报到,认领“微心愿”2253件,实现“共建单位做后盾、社区治理有支撑”的良性循环。
在乌拉特后旗纳林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二楼的康复室里,康复师正在为87岁的居民张秀成按摩。“这里的服务特别好,价格还便宜,按摩完后睡眠特别好!”张秀成笑着说。
去年初,纳林社区在走访调研中发现,辖区60岁以上老人占比超过57%,其中需要定期康复理疗的就有20多户,而社区二楼80平方米的活动室使用率却不足20%。“一边是群众需求,一边是闲置资源,何不搭建一个共赢平台?”社区党支部书记邬耀光的提议,很快得到相关家政公司的积极响应。
经协商,双方签订了为期3年的资源合伙协议:社区免费提供场地并给予水电费减免,家政公司以低于市场价20%的标准提供服务,每月开设两期“家政小课堂”,并将年利润的10%反哺社区养老餐厅。
“虽然服务价格降低了,但稳定的客源和场地为公司节省了大量成本。入驻社区半年来,客户量增长了34%,还享受到社区提供的各项扶持政策。我们将继续与社区深化合作,让更多居民享受到专业且低价的服务。”家政公司经理李金娃告诉记者。
如今配资交流,“社区搭台、企业唱戏、居民受益”的生动图景,正在巴彦淖尔市全域铺展——乌拉特中旗各大超市变身“积分兑换站”;磴口县理发店开设“1元银发理发角”;五原县各大药店开通“用药提醒”通道……全市200个商业服务机构、个体经营者通过契约化资源合伙机制融入社区治理,覆盖养老、托幼、医疗、物业、助餐等10大党群服务新场景,居民满意度持续提升。
淘配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